第(2/3)页 任何看似偶然的接近,背后都必然有着精心的计算。 一个近十年不联系的下属,在年关时节以“汇报工作”之名来访,目的绝不简单。 李毅飞沉吟了不到三秒,淡淡道:“让她过来吧,安排二十分钟。” “好的。”陈默会意,退出房间,回了电话。 约四十分钟后,陈默将陈玉秀引进了李毅飞的办公室。 “老领导!”一进门,陈玉秀便抢上几步,脸上堆满了热情甚至带着几分激动的笑容,声音也比电话里清脆了几分,“这么多年了,终于又能见到您了!真是……感觉特别亲切!” 李毅飞从办公桌后站起身,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微笑,打量着眼前这个人。 印象中那个略带青涩、甚至有些朝气的年轻女干部形象已经彻底被覆盖了。 眼前的陈玉秀,年纪与自己相仿,三十五岁上下,一身深色职业套装,挽着发髻,面容保养得宜,画着淡妆,显得干练而精致。 唯有眼神里那抹热切和精明,透露出基层历练的痕迹。 时间和社会,果然是两所最好的雕刻学校。 “玉秀同志,好久不见了。”李毅飞伸出手和她轻轻一握,手感温凉,“坐吧。工作怎么样?多水县我也好久没回去过了,现在发展得如何?”李毅飞语气平和,如同寻常的寒暄。 作为常务副省长,他怎么可能不知道多水县的发展概况?这不过是官场上惯用的、心照不宣的开场白。 陈玉秀优雅地在沙发边缘坐下,腰背挺直,闻言立刻像是打开了话匣子,语气充满了感慨与推崇:“老领导,多水县现在发展得可是太好了! 这一切,都离不开您当初在那里打下的坚实基础,规划的前瞻性,到现在都让我们受益无穷啊!” 她说话时,手势自然而得体,带着女性干部特有的细腻表达:“尤其是多港镇,当初就是您力主重点发展的,现在可是彻底成了我们多水县的经济重镇,绝对的支柱! 您当年亲自推动的那个水上生态旅游项目,更是成了我们县,不,是整个安阴市的一块金字名片! 市里的领导每次来多水调研,总要提起,说多亏了毅飞省长您当初的高瞻远瞩,定下了正确的发展方向,不然多港镇哪有今天的局面? 我们基层的同志,对您是打心眼里佩服和感激!” 李毅飞静静地听着,脸上依旧保持着淡淡的微笑,手指无意识地在光滑的红木办公桌面上轻轻敲击了一下。 这些溢美之词,他听过太多。功劳归于前任,尤其是归于已经身居高位的领导,是基层干部最常见也最安全的恭维方式。 第(2/3)页